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董鵬程報道:近日,中國海油宣布,我國首口自主設計實施的超深大位移井——恩平21-4油田A1H井在珠江口盆地海域順利投產,測試日產原油超700噸。該井鉆井深度9508米,水平位移8689米,成為我國海上第一深井,同時創造我國鉆井水平長度紀錄,標志著我國成功攻克萬米級大位移井技術瓶頸,海上超遠超深鉆井技術水平跨入世界前列。
該超深井開發的恩平21-4油田位于深圳西南方約200公里的海域,平均水深約86米,屬于小型砂巖邊際油田。如果采用傳統模式開采,需新建海上生產平臺或水下井口等設施,投入大、工期長,不具備經濟效益。為經濟高效開發邊際油田的油氣資源,中國海油利用8公里外的恩平20-5無人平臺,實施超深大位移井。
大位移井好比鉆井領域的“巡航導彈”,是挑戰鉆井極限的尖端科技,也是全球行業公認的技術難題之一。與垂直鉆井相比,這種“橫向”的鉆井方式隨著水平位移和水垂比(指井的水平長度與垂直深度的比值)的不斷增加,會遇到摩擦阻力大、軌跡控制難及接近安全延伸極限等諸多挑戰,技術難度成倍上升。恩平21-4油田A1H井水垂比達4.43,相當于每下一個1米的臺階,就要往前邁出近4.5米的大跨步,鉆具在缺少重力推動下,必須依靠外部驅動力穿行8000多米。中國海油深圳分公司總工程師(鉆完井)郭永賓介紹說:“我們利用大位移井技術,在地下實現數公里外油藏的精確制導,突破了海洋邊際油田難以開發的壁壘,成功推動恩平21-4油田的開發。”
相比于陸上油田,在同等的地質條件下,海上不能經濟有效開發的邊際油田更多。據統計,近年來我國海上實施大位移井約350井次,鉆井進尺達174.5萬米,相當于鉆穿近200座珠穆朗瑪峰。作業規模、平均時效、最大水垂比、中靶質量等均居于世界前列,形成了從地質研究、鉆井工程、定向鉆探到測井工程等成套海上大位移井技術體系,實現了邊際油田開發及老油田增產挖潛的規模化和體系化。
郭永賓表示,大位移井是高效勘探開發海洋、山地等復雜地帶油氣資源的重要手段,此次恩平21-4油田超深大位移井刷新了4項全國紀錄,形成了5類13項技術成果,使用的材料、裝備國產化率達95%。依托該模式未來可實現在生產平臺一萬米范圍的油氣資源動用,顯著提高油氣田開發效益,對推動油氣增儲上產、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
本文章摘自《金羊網》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